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武装20日称在苏尔特已经俘获了卡扎菲。据利比亚过渡委武装一名官员称,被俘的卡扎菲双腿受伤。图为“过渡委”官员公布的卡扎菲被俘照片。
这张2009年2月2日的资料照片显示的是,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时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出席非洲联盟(非盟)峰会开幕式。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10月20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人员在利比亚苏尔特庆祝胜利。路透/新华社 发
新华网的黎波里10月20日电?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在苏尔特前线的指挥官穆罕默德·布拉斯·阿里20日说,前领导人卡扎菲当日中午在苏尔特受重伤身亡。?
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新闻官优素福·萨拉比说,一些被俘者透露了卡扎菲及其当政时期的情报部长及总参谋长等人的藏身地点,当局武装随即对这些地点展开搜索。来自米苏拉塔的“猛虎部队”逮捕了卡扎菲,卡扎菲腿部中弹。????
他预计,“过渡委”将很快宣布利比亚全国解放。
利执政当局武装20日早些时候宣布完全控制卡扎菲家乡苏尔特。一名当局武装指挥官马卡尼通过电话向新华社记者透露,有一架飞机准备运送卡扎菲到利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
??? 相关链接
卡扎菲来到利比亚国家电视台的视频截图照片(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 法国、美国、英国19日晚间分别宣布对利比亚目标采取军事行动。利比亚革命领导人卡扎菲在利比亚遭到西方国家空袭数小时后发表电视讲话说:“现在应该打开武器库,用各种武器武装所有民众,以捍卫利比亚的独立、领土完整和荣誉。”
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苏尔特一个游牧部落家庭,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后他在利比亚陆军服役。1966年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70-1972年,卡扎菲任总理兼国防部长。1977年起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自2008年12月起称“革命领导人”)。
盘点:一代枭雄卡扎菲的传奇人生
图表:新闻人物:利比亚革命领导人卡扎菲新华社发
第一章 出身:生于贫寒
在阿拉伯世界,卡扎菲曾经有着“大漠雄鹰”的美誉,他同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被称为阿拉伯世界的强权“铁三角”,是“同进共退”的好兄弟,“形影不离”的政坛三巨头。
然而,世事难料,执政20多年的本·阿里被突尼斯民众赶跑,流亡沙特,生命垂危;执政30多年的穆巴拉克被埃及人推翻,临时政府正准备清算他的巨额财产;执政42年的卡扎菲似乎正步他们后尘,随着不时有高级官员倒戈相向,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昔日,这只雄鹰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婚姻在大漠上叱咤风云,但眼前,这场大漠风云突变将左右雄鹰的命运。
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锡尔特沙漠地区一个游牧家庭,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卡扎菲的母亲受英国人巴登-鲍威尔著作《男孩的童子军活动》的影响,让年少的他报名参加了童子军,他因此有了7年时间的童子军经历。
1963年,卡扎菲放弃了已学习两年的大学法律专业,转入利比亚军事学院,并于1965年毕业,之后被派往英国桑特斯军事学院短期受训,1966年返回利比亚服役。
当时,他还只是一个低级士兵,爱上了顶头上司哈利德将军的女儿法蒂赫。高大帅气的外形加上口若悬河的口才,卡扎菲很快俘获了将军女儿的芳心。卡扎菲迈出了掌握权力的第一步,他很快被晋升为上尉。
卡扎菲满足的不只是一个上尉军衔,他的梦想是终有一天掌控这个国家。野心不断膨胀的他很快联合了一批同样野心勃勃的军中死党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1969年9月1日,趁国王外出治病的机会,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夺取政权后,他把自己晋升为上校,之后一直保留这一军衔。
他忌讳别人称自己为总统,而是喜欢别人称自己为“革命领导人”或“兄弟”。有一次,有外国记者在采访他时称呼总统时,他立马打断了对方的话,满脸严肃地指出,利比亚没有总统,一切权力都归人民。“如果我是总统,就不得不面对四年或五年一次的选举。”
美女保镖们庄重威武,不可侵犯。
第二章:女人:他不是贝卢斯科尼
“卡扎菲上校有什么生活习惯和爱好?”
“他是位虔诚的穆斯林,生活俭朴,从不吸烟。早餐是面包和骆驼奶,正餐大多为烤羊肉或烧羊排外加利比亚汤。他喜欢喝加糖的红茶,喜欢沙漠、帐篷和骆驼,有时也骑马,下棋,听古典音乐。”
“上校常去沙漠吗?”
“他喜欢沙漠,但不常去,偶尔去一次是为了休息或者静静地思考某个问题,也许是为了聆听真正的声音。”
这是多年前新华社记者洪振喜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女保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其中一位是个黑人姑娘。紫色的连衣裙,脚穿高跟黑皮鞋,手腕口的一道刀疤,隐隐传递出这位女性特有的神秘和震慑力。另一位则金发碧眼,口齿伶俐,她自称是的黎波里大学地理系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尽管听起来,她们的回答有点像“标准答案”,但这的确是外界了解卡扎菲以及他的女子保镖为数不多的机会。
一方是手握大权的卡扎菲,一方是年轻美貌的女子,这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多年来,卡扎菲跟她们之间的关系,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有媒体猜测他们是情人关系,更愿意将卡扎菲描述为一个沉迷美色的暴君。但有接近卡扎菲的人说,卡扎菲洁身自好,不吸烟,不喝酒,不好女色。
卡扎菲究竟如何看待女性?“英雄”与“美女”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这或许需要从探寻卡扎菲的内心世界开始。
如今的卡扎菲,因为上空有北约战机盘旋,不得不躲入加固的地下工事。一些人在此时离开了他,不仅有他政治、军事上的左膀右臂,还有他的贴身女保镖以及女护士,其中包括20多岁的奥萨娜·巴林斯卡娅。
这位美丽的乌克兰姑娘,过去是卡扎菲贴身护士中的一员。白净的皮肤,轮廓柔和的面容,一身紧身的运动服将她身体的美丽曲线展露无遗,散发出迷人的青春活力。
或许,这正是吸引卡扎菲的地方。奥萨娜最近在美国《新闻周刊》撰文,回忆卡扎菲选择自己的那一刻,“他握着我的手,注视我的眼睛,几秒钟后,就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我。”
2009年7月10日,意大利拉奎拉,为期三天的八国峰会落幕,卡扎菲在女保镖们的簇拥下步出会场。(资料图片)
卡扎菲喜欢漂亮女子,这一点毋庸置疑。年轻时,在一次医院短暂的住院期间,他认识了漂亮的护士塞菲娅,很快陷入热恋并与之结婚。那时的赛菲娅,就如现在的奥萨娜一样漂亮迷人。
卡扎菲善于读懂女人的内心,否则他不会如此快地俘获塞菲娅的芳心。奥萨娜称,“他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在她的印象中,卡扎菲出手大方,对她们显得十分宽容。私下里,她们还给卡扎菲取了个外号——“小父亲”。为卡扎菲工作,奥萨娜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她自称得到了自己梦想中的一切,包括一套两居室的公寓,一个随叫随到的司机。在每次随行出国访问时,卡扎菲都会问她们是否需要什么,然后会给大家一笔钱去购物。“每年卡扎菲都会送我们每人一块刻有他头像的金表。”
语气中,奥萨娜流露出几分对卡扎菲的感激,更有几分敬畏。她说,她21岁时成为卡扎菲的贴身护士,两个月前借口怀孕离开,肚子里是自己跟塞尔维亚男友的孩子。“我害怕‘小父亲’反对我跟塞尔维亚男友交往。”
当说到卡扎菲的私生活时,她非常反感媒体称她们为卡扎菲的情人。“那完全是胡说,我们中没有谁是他的情人,除了给他定期量血压的时候,我们接触她的机会十分少。这是事实,他跟贝卢斯科尼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如今,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正因涉嫌与未成年女子性交易而遭检控。2009年6月,当卡扎菲访问罗马时,前去机场迎接的贝卢斯科尼不顾外交礼仪,眼睛直盯着卡扎菲的随行女子保镖,一度失态。如果卡扎菲看不起贝卢斯科尼的好色,那他自己为何又喜欢漂亮女子跟随左右呢?奥萨娜的答案是,因为“他仅仅只是喜欢被美好的事物和人们所围绕而已。”
答案还有不同的版本。有传言说,卡扎菲曾经遭遇过一次刺杀,一名叫艾莎的女保镖为了保护他,竟然用身体替他挡住了射来的子弹。自此,卡扎菲就非常信任她们。
在利比亚民间,还有更“美丽”的传说:政敌为了刺杀卡扎菲,派出了文武双全的塞菲娅护士,当卡扎菲出现时,塞菲娅拔出了手枪,但是在两人对视的一霎那,奇迹发生了,四目相遇迸发出了爱的火花,巨大的吸引力令他们双双坠入爱河。自此,妻子塞菲娅成了卡扎菲的“夫人侍卫”。这让卡扎菲相信,只有妇女最能理解他的革命观点,因此他挑选那些“精神上爱他”、年轻的能文能武的女子,送往军事学院培训,担负他的保护工作。
传说不一定就是真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的黎波里政界,人们可以对卡扎菲的政治作风说三道四,但是绝对找不到半点理由怀疑卡扎菲私生活的严肃性。
2010年12月14日,卡扎菲出席世界黑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图为开幕式上的卡扎菲女保镖。(资料图片)
利比亚妇女的解放者
如果进行民主选举,卡扎菲的票源肯定有相当多一部分会来自妇女。这不是因为他能说会道,或者英俊,而是他确实为保障利比亚妇女权益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曾采访过利比亚女子警官学院的新华社记者刘顺认为,一名女教官的说法很具代表性,她说:“阿拉伯国家大男子思想太严重,妇女没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和家庭的最底层,更不用说当保镖和警察了。但卡扎菲上校很重视妇女,主张男女平等,在各行各业都安排妇女上岗。”
女教官的话不完全是为了恭维卡扎菲上校。在的黎波里街头,身边时常会有衣着时尚的年轻妇女擦肩而过,她们不必蒙着只露出双眼的面纱,这令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不少女性艳羡不已,而更令她们向往的,是利比亚妇女几乎可以跟男性一样从事相同的工作。
如果你漫步在的黎波里大街小巷,你会发现有不少标语上写着:“妇女的岗位不是在厨房,而是在革命的最前线。”在那个革命的年代,卡扎菲曾声称,要对阿拉伯世界那些把妇女当做奴隶的宫殿发起攻击。他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妇女地位的主张和政策。比如,取消一夫多妻制,强调夫妻平等,离婚后房产归妻子所有;实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制;取消妇女戴面纱的习俗;主张全民武装,妇女和男子一样可以服兵役;等等。
卡扎菲把自己对妇女的看法写进了《绿皮书》,这本绿色封面的小册子,有点类似于“最高纲领”,是卡扎菲统治利比亚的理论工具。卡扎菲在书中说,男女是平等的,歧视女性是不公平的,不过他也强调男女因生理不同,而扮演的角色不同,他认为男女都不能放弃自然赋予的职责。“家庭是最基础的社会单元,男人与女人只有承担起各自的天职,才能产生和谐的家庭生活。”
这些政策和观点,在妇女社会地位普遍较低的阿拉伯国家,算得上是标新立异。这难免会得罪阿拉伯国家的一些保守势力,引起一些人的反感。当卡扎菲参加阿拉伯国家的会议时,他随行的女子保镖时常会被挡在会场外,甚至引起外交纠纷。而卡扎菲则会以妇女解放者的身份宣扬自己的妇女政策。
甚至,当他出访欧洲国家时,都会要求给妇女做讲座,并称要“拯救欧洲妇女”。他2009年访问意大利时,曾邀请意大利各界700多名女性与会。2007年访问法国时,他邀请了1000名女性参加接待会。
2004年4月27日,卡扎菲在数名女保镖的陪同下抵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资料图片)
母亲的掌上明珠
要窥探卡扎菲的心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说《绿皮书》只能算卡扎菲的政治宣言,那么通过他写过的小说,或许能够真正窥探他的内心世界。
在一本名叫《死亡》的作品中,他以拟人化的方式来阐述自己对待“死亡”的看法,并且还把“死亡”分为男性和女性。“如果‘死亡’是男性,那么就要与之勇敢地战斗,像‘父亲’一样血洒疆场,毫不畏惧。如果‘死亡’是女性,则可以微笑着向她投降也无妨。女性的‘死亡’是带着和平、安静和颇有诱惑力的。”从这段文字中,明显能够感知到卡扎菲对待女性态度的最柔软处。
这一点,或许要从卡扎菲的儿时说起。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中南部塞卜哈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据说,那个地区的妇女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家庭和社会上拥有发言权,甚至在部落出现争端时,往往由妇女出面来调解。卡扎菲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受过一定教育的母亲视他为掌上明珠,希望他长大后能脱离牧羊人的地位,做一个更有出息的人,三个姐姐都对他关怀备至。
这些都在卡扎菲心底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研究利比亚历史的罗纳德·布鲁斯·圣约翰教授认为,作为沙漠之子,卡扎菲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影响了他成年后的个性与个人生活,甚至包括他治理国家所执行的方针政策。
4月15日,当北约战机盘旋在的黎波里上空时,卡扎菲唯一的女儿艾莎·卡扎菲出现在阿齐齐亚兵营,她对民众发表了支持父亲的演讲,她说:“任何要求卡扎菲离开利比亚的说法,都是对利比亚人民的侮辱。”今年34岁的艾莎是一名律师,或许她还是一家慈善基金会的主席,她曾为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和爱尔兰共和军充当过辩护律师,性格和理念跟他父亲颇为相似似。自利比亚陷入内乱以来,艾莎已经多次出现在公开场合,面对民众发表演讲,抨击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
而卡扎菲的妻子塞菲娅,则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一直深居简出,长时间过着相夫教子的低调生活。而她对丈夫的女保镖和女护士的看法,外界更是无从知晓。或许,她了解自己的丈夫,并不在意外界的各种流言蜚语。
第三章家庭:成员掌控国家命脉
卡扎菲的前妻法蒂赫为他生下了现在的大儿子穆罕默德。而萨菲亚一共生育了7个孩子,其中6个男孩1个女儿,卡扎菲的子女们都身居要位,由此卡扎菲当年发誓要建立的“直接民主社会”,变为了“家族统治”。
多年来,正是家族统治使得卡扎菲的家庭成员或是掌控这个国家的命脉部门,或是被安插在一些关键岗位,这也是卡扎菲对内对外一直都能很“硬气”的原因之一;但如今,正是家族统治引起了利比亚民众的反感,也成为了很多高官倒戈的重要动力之一。
卡扎菲有过两次婚姻,共生下8个亲生子女,其中7个是儿子。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护西方的价值观念,但是当卡扎菲政权受到国内和西方国家的挑战时,卡扎菲的孩子们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有消息称,卡扎菲的三个儿子现在在前线亲自带兵打仗。还有消息称,执掌政府军最精锐部队的第六子哈米斯·卡扎菲被自杀袭击的飞机“撞伤”后不治身亡,但利官方马上出面否认。
不过,美国防长盖茨表示,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可能导致卡扎菲政权核心产生重大分歧,甚至出现在其家庭内部……
老大穆罕默德利比亚邮电总公司董事会主席
老大:低调的电信业大亨
和其他子女不同的是,大儿子穆罕默德是由卡扎菲的前妻法蒂赫所生。谨言慎行的穆罕默德现在是利比亚电信业的“掌门人”——利比亚邮电总公司主席。有中东媒体评论说,不事张扬的穆罕默德为卡扎菲撑起了电信业的一片天。
据悉,利比亚是个电信业不发达的国家,穆罕默德掌管这一行业后,使落后状况得到了根本改观。甚至早在2006年9月,利比亚就拥有北非地区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的3G网络。
老二赛义夫 卡扎菲基金会主席
卡扎菲二儿子:都说他像接班人
在卡扎菲的孩子中,赛义夫据说是最令他满意的一个。而媒体对他会否成为卡扎菲的接班人,以及卡扎菲如何逐步“传位”更是议论纷纷,十分热闹。
1972年出生的赛义夫,是卡扎菲和第二任妻子所生,也是卡扎菲最疼爱的孩子。1995年,他在利比亚法塔赫大学取得建筑与工程学学位后,又赴瑞士、奥地利、英国等国系统地学习国际贸易和行政管理等专业,最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拿到博士学位。
赛义夫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德语和法语,拥有与西方人相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因而被称为“欧洲人”。他喜欢穿意大利名牌时装和高级牛仔裤,这一点与大袍不离身、住帐篷喝驼奶的卡扎菲大相径庭。但这也使他充分了解西方人的原则,可以游刃有余地同他们打交道。
赛义夫常在父亲面前畅所欲言,他的不少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卡扎菲。最近几年,卡扎菲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核技术研发等,就与赛义夫的劝说密切相关。以前,卡扎菲总是扛着反美大旗,声称“我们有能力摧毁美国,并打掉美国人的鼻子”。对此,赛义夫曾半开玩笑地问父亲:“打掉美国人的鼻子又如何呢?”他劝说父亲,与美国缓和关系,既可摆脱国际制裁和孤立处境,又可躲开美要改造中东的咄咄气势,有助于重塑利比亚在阿拉伯世界的大国地位。
名义上,赛义夫无官无职,仅是“卡扎菲慈善基金会主席”,负责利比亚与外界的人道主义事务联系。但由于基金会的性质,赛义夫被人称为利比亚的“人权大使”,他的言论也被认为是对卡扎菲政策的最好诠释。有时,卡扎菲不便说的话,就会通过赛义夫的口讲出来。在多次演讲中,赛义夫要“建立非洲统一军队”、“成立非洲联合国”的呼吁,其实就是卡扎菲的想法。此外,卡扎菲早就表示寻求恢复同西方的正常关系,而这也正是赛义夫的主张。2006年,美国和利比亚复交过程中,赛义夫与美国中情局及英国军情六处的代表秘密会谈了数个月,就利比亚放弃核计划讨价还价,出了不少力。
长期以来,卡扎菲在继承人问题上态度很谨慎。一向天马行空、口无遮拦的他,有一次在阿拉伯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中,用跳跃性很强的语言回答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他否认要传位给赛义夫。卡扎菲强调,设立继承人的做法不符合利比亚的政治体制。
不过,卡扎菲很早就开始有意给赛义夫压担子,这是难以否认的。卡扎菲让赛义夫承担一些重要国务,比如负责对外的交往与联络,负责与西方国家的谈判,等等,以此来锻炼他的才干。这有具体的例子。洛克比空难发生后,利比亚决定向西方国家进行赔偿,但具体怎么赔、赔多少、多长时间赔完等,卡扎菲并不亲自操办,而是全权交由赛义夫处理。而赛义夫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据说也让卡扎菲比较满意。
赛义夫今年满39岁,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但至今未婚。这引起了许多媒体的无数猜想。曾有报道称,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正在与赛义夫谈情说爱,两人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此传言纯属无稽之谈——赖斯比赛义夫年长将近20岁,赛义夫会娶这样一个“老姐姐”吗?!
2008年4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会面。身着统一制服、妆容靓丽的女保镖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老三:政治给足球让位
卡扎菲的三儿子萨阿迪是个“足球痴”。比赛义夫小一岁的他,曾入选过利比亚国家队,还去过意大利并先后效力于佩鲁贾等多支甲级球队。而外界表示,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他技术好,而是因为他是卡扎菲的儿子。如今担任利比亚足球协会主席的他,为了圆足球大国梦,不惜花重金聘请大名鼎鼎的球王马拉多纳、阿根廷前足球名帅比拉尔多、短跑名将本·约翰逊等人当顾问或教练。
老四:利比亚国安顾问
2005年,萨阿迪和卡扎菲第四子穆塔西姆·卡扎菲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晚宴,后者逐渐被外界所知。据称,穆塔西姆是利比亚政府军里的一名陆军中尉,还是国家安全顾问。还有报道称,穆塔西姆曾经飞往埃及,策划对抗自己父亲的叛乱,但是未获成功,最终只得返回利比亚。
而根据最近解密的消息显示,他在卡扎菲继承人的问题上和哥哥发生了日益严重的冲突。
老五:专跟西方对着干
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卡扎菲的几个孩子中,脾气最暴躁的当数汉尼巴尔。更有西方媒体把2008年7月利比亚与瑞士发生的外交风波,归罪于他的身上。
据瑞士媒体报道,2008年7月,汉尼巴尔被控攻击两名仆人,在日内瓦被捕。尽管他获得了保释,这次事件却导致了利比亚和瑞士的外交对峙——利比亚抵制瑞士产品,关闭了瑞士公司雀巢和ABB在利比亚的子公司,甚至召回利比亚驻瑞士大使,取消了两国之间的航班。
西方媒体还曾报道说,汉尼巴尔曾在巴黎市中心,开着最新下线的“保时捷”跑车超速行驶、乱闯红灯,最后被送进警察局;在意大利罗马的“希尔顿”酒店,他抄起房间的灭火器往与他发生争执的当地警察脸上喷洒……
7月16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西大约50公里的扎维耶,卡扎菲支持者参加集会。当日,数千利比亚人在这里举行集会,表达对卡扎菲的支持。卡扎菲则在公开讲话中表示,他绝不离开利比亚和人民。新华社/法新
老六:执掌最精锐部队
27岁的哈米斯·卡扎菲是卡扎菲的第六个儿子,2011年3月他被马德里的IE企管学院开除。此前,他在那里攻读国际MBA课程。
据称,哈米斯早年从利比亚的军事院校毕业后,在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受训。当今年2月利比亚局势动荡时,原本应该在美国参加一个实习项目的哈米斯,选择回到利比亚领导他的精锐之旅——“哈米斯旅”。
女儿:想做萨达姆辩护律师
卡扎菲唯一的女儿阿伊莎被称为利比亚的第一公主。面容姣好、身材惹火的她,是卡扎菲最宠爱的孩子。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阿伊莎,在父亲的帮助下,在亚洲和欧洲投资了很多旅馆,生意相当红火。此外,卡扎菲也在政治上有意栽培阿伊莎。2000年,阿伊莎作为卡扎菲的特使,前往伊拉克与萨达姆密谈。最令阿伊莎扬名世界的是,2004年她在卡扎菲的支持下,主动请缨去给萨达姆做辩护律师。
老八:留学德国花天酒地
赛义夫·阿拉伯是卡扎菲最没有名气的一个儿子,也是卡扎菲最小的儿子。据说他住在德国慕尼黑,是一名学生,然而却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花在各种聚会上。
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2008年,赛义夫·阿拉伯的法拉利跑车曾因为废气问题被德国警方扣留。更有消息称,2011年,他在班加西加入反政府武装,但是这一消息没有经过证实。
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左)在利比亚问题联络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听取发言。利比亚问题联络小组第四次会议当天在伊斯坦布尔举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开始讨论解决利比亚危机的途径。新华社/法新
第四章 西方:“千面”卡扎菲
“中东的政治毕加索”
他无数次出现在阿拉伯会议和国际会议上,因为其古怪的着装、雄辩的演讲和不同寻常的举动而分外引入瞩目。一位阿拉伯评论家最近称他为“中东的政治毕加索”。
在1969年风云变幻的日子(这—年卡扎菲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夺取了政权)以及上世纪70年代,穆阿迈尔·卡扎菲还是军队里的一位年轻军官,富有魅力而亲切和蔼。
卡扎菲是埃及前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的狂热追随者,他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外国控制留下的不公平的经济遗产。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利比亚发现了巨大的石油资源,但石油开采却被外国石油公司控制,它们根据本国消费者的情况制定油价,将一半收入占为已有。
卡扎菲要求对合同进行重新谈判,并威胁如果石油公司拒绝谈判,他就切断生产。卡扎菲甚至对外国石油公司总裁们说,“人类已经在没有石油的情况下生活了5000年,他们可以再这样过上几年,直到获得自己的合法权利”。
这项策略获得了成功,利比亚成为第一个能保证从自己的石油生产中获得大部分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效仿,上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石油繁荣期由此开始。
利比亚在石油收入中保持了特权地位,凭借与海湾国家相似的石油产量和非洲最少的人口,这个国家因为黑金而迅速富裕起来。
卡扎菲到达宾馆准备接受电视台专访。
第三套世界理论
没有跟随海湾国家无节制的消费主义,或阿拉伯国家的国有化理论,自由随性的卡扎菲带领利比亚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卡扎菲在他的《绿皮书》中提出了第三套世界理论。
1942年出生于锡尔特市附近沙漠地区游牧部落家庭的卡扎菲无疑聪明绝顶,但他除了会念《古兰经》,接受过军事训练外,没有受过其他教育。
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卡扎菲开始钻研政治哲学,并在他著名的《绿皮书》中提出了“第三套世界理论”。这套理论试图解决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即第一套理论和第二套理论)固有的矛盾,通过政治、经济和社会革命道路,解放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
事实上这本书不过是一系列愚蠢的抨击理论,可笑的是,一本旨在打破政治利益束缚的书却被用来征服所有国民。
卡扎菲推行的理论是通过消灭公民社会、消灭真正的政治参与和任何法制,一点一点地压制利比亚社会。
卡扎菲在《绿皮书》中阐述了自己的 “社会制度”。该书认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选举代表制(卡扎菲认为该制度是最大政党的“独裁”)或现存的任何其他政治制度无关,而是应该成立人民委员会,在各个领域执行权力。
《绿皮书》所勾勒的新社会制度呈圆圈形状,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对作为圆心的人民委员会发挥影响,人民委员会又有自己的民主秘书处。
现实生活中根据《绿皮书》建立的政治模式其实是一个非常讲究等级的金字塔,塔尖即是卡扎菲家族及其亲近的同盟者,他们受到一个巨大安全机构的保护。它的名称就叫做“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卡扎菲来到利比亚国家电视台的视频截图照片。新华社\路透社
国际冒险活动
卡扎菲有能力在世界各地进行他的反帝国主义运动,为任何地方的军事团体和反抗活动提供资金或者予以支持。
即使他国政府能够忍受利比亚存在践踏人权和迫害流亡海外的持不同政见者行为,也不能接受它支持它们国内恐怖主义团体的做法。
1986年柏林一家美国士兵常去的夜总会爆炸,疑为利比亚特工所为,这一事件是卡扎菲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时刻。
尽管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利比亚政府是该事件肇事者,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还是下令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进行空袭,为死去的两名士兵和一名平民报仇。
美国报复行为的目标是杀死里根所说的“中东地区的疯狗”,但尽管空袭造成了巨大破坏和不少人死亡,而且死者中似乎还包括卡扎菲的养女,但上校本人却安然无恙。
1988年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发生的对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机的袭击事件是接下来另一个明显的恐怖主义升级。洛克比空难造成机上和地面共270人死亡,被认为是英国境内从未有过的最恶劣的恐怖事件。
由于卡扎菲拒绝向美英两国交出两名利比亚嫌犯,联合国于是与利比亚进行长时间的谈判并对其进行制裁,制裁直到1 999年两名嫌犯最终被移交并接受审判才结束。其中一名嫌犯阿卜杜勒· 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被判无期徒刑,但另一名被无罪释放。
随着洛克比事件的解决,加上卡扎菲随后宣布放弃秘密进行的化学与核武器研制计划,利比亚与西方强国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国际制裁取消后,的黎波里再次成为国际政治热点地区,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以及其他政要,都拜访过卡扎菲。
接下来几年,利比亚与西方防务和石油公司敲定了好几项交易。
当2010年12月从突尼斯到埃及的反抗风潮开始在阿拉伯世界掀起之时,很少有人想到利比亚会是“下一个”。
与该地区其他领导人相比,卡扎菲并不让人觉得他是“西方的走狗”。在利比亚最早发出“愤怒的一天”呼唤之时,卡扎菲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站在民众抗议的一边,要维持早前将权力移交给人民的革命。
事实上,自由和推翻卡扎菲的诱惑对于部分利比亚民众尤其是东部地区民众来说已经非常强烈。班加西叛乱活动的一些画面显示,愤怒的年轻人摧毁了一座公共建筑上代表奴役他们的理论系统——《绿皮书》的石像。
也许卡扎菲为了保持权力倾尽所有武器对抗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是他在纽约、欧洲各国首都和阿拉伯世界轻松散步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第五章结局:最后时刻被“朋友”抛弃
在执政的前30年,卡扎菲一直对欧美采取咄咄逼人的强硬政策,几乎在所有重大的国际事务上都敢于跟欧美叫板,美国前总统里根因此称他为“疯狗”,并多次组织暗杀,欲将其除之而后快。但进入21世纪之后,卡扎菲针对西方的政策开始发生转变,在政治上主动支持美国发动反恐战争,经济上主动向欧美国家开放。
近日,维基揭秘网公布的一份备忘录显示,卡扎菲在2009年5月与美国非洲司令部司令威廉·沃德将军会晤时,曾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帮助美国在非洲开展反恐。为了讨好美国,他还曾给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赠送了一枚钻戒,价值20多万美元。他还主动表达对赖斯的崇拜,并亲切地称赖斯为“丽莎”。
主动迎合西方的举动,并未获得西方的认同。只是为了得到利比亚的石油资源,西方领导人给予了卡扎菲极为吝啬的赞赏。2009年还跟卡扎菲热情握手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在今年2月25日签署行政命令,对利比亚宣布制裁,冻结包括卡扎菲及其家人、政府高级官员,以及利比亚政府、中央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据说,冻结资产高达400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冻结的最大一笔资产。
在西方人的眼中,卡扎菲是“另类”。他出访时总是喜欢住帐篷,总有一群美女保镖簇拥而行,还经常口出“狂言”。曾经,卡扎菲对本报记者说起过,喜欢住帐篷是因为他的生活依然保持游牧人的习惯,喜欢骑马、狩猎,从不吸烟,早餐经常是几片面包和一杯骆驼奶,午餐和晚餐时常吃烤羊肉或烧羊排。他会经常跟家人一起到沙漠里漫游,独自在沙漠里“沉思默想”。
他思考的是自己的“非洲合众国”,他身批的长袍胸前,经常会佩戴一个非洲版图的徽章。他认为,非洲国家只有联合,建立统一的军队,才能防范外部大国的干涉。只是,他的倡议应者寥寥,一些非洲领导人指责他不切实际,甚至有人怀疑他想借此主宰非洲事务。
目前,卡扎菲面临危机,但鲜有国家出面帮忙力挺,甚至不少非洲国家主动跟他划清界线。看来卡扎菲没有真正的朋友。据悉,可能搭乘他家人的专机试图前往邻国避难,但都遭到拒绝。2月28日,连据说和卡扎菲最“贴身”的乌克兰籍女护士都离他而去,搭乘乌克兰国防部派出的专机回国。
卡扎菲或许会感慨于墙倒众人推,但不知他可曾记得自己昔日“一切权力归人民”的诺言。卡扎菲或许会感慨于最后时刻没有朋友,但不知他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失去阿拉伯世界的朋友。卡扎菲或许会感慨于历史的宿命,但真正决定命运的,或许恰是他自己。
卡扎菲来到利比亚国家电视台的视频截图照片。新华社\路透社
第六章 后记:中国人眼中的卡扎菲
中国驻利大使:卡扎菲并非疯子
提起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不少人马上会想到骆驼、帐篷、女保镖,还有他的种种惊人之举。这难道能代表真实的、全部的卡扎菲吗?笔者在担任驻利比亚大使期间,曾多次与卡扎菲单独会面,并与他成为朋友。说到底,卡扎菲并不是个疯子,而是一个个性独特、不甘寂寞的革命理想主义者。
特立独行拒绝官职头衔
1989年夏,笔者出任驻利比亚大使。在途中,我们就感受到了卡扎菲鲜明的个性。当时,我们从巴黎转乘利比亚国际航班。那是一架改装了座位的波音737,没有头等舱、公务舱和经济舱之分,全是一样的座位。据说这是为了体现“大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一律平等的制度。在飞行过程中,利比亚空姐递给我们入境登记卡,但上面只有阿拉伯文,没有英文或其他国际通用文字。原来,这是卡扎菲在利比亚进行“文化革命”期间,强调阿拉伯化、取缔西方文化的一种体现。
到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不久,利比亚“对外联络和国际合作办事处”(我们简称其为“外联办”,即外交部)礼宾司很快通知使馆,安排中国大使递交国书。
按照国际法和外交惯例,大使递交的国书是派遣国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国家元首的信件,因此,应由接受国国家元首接受。而利比亚却由外联办人民委员会秘书(即外交部长)接受外国大使递交的国书,显然不符合外交惯例。
据说,这与卡扎菲在利比亚的特殊地位有关。因为卡扎菲一再声称,他既非国家元首,又非行政首脑,只是“9 1 革命领导人”(1969年9月1日,年仅27岁的卡扎菲率领一群年轻军官推翻了伊德利思王朝,成为利比亚国家领袖)。
3月3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国际机场,从利比亚撤离到苏丹的中国公民正在登上中国空军运输机准备回国。新华社发(穆罕默德·巴比克尔摄)
多处帐篷密会中国大使
卡扎菲一般不单独接见外国大使,但却多次单独接见笔者,这引起了所有驻利比亚使团的瞩目。利比亚外长蒙德赛尔曾私下对笔者说,这是卡扎菲给中国大使的“特殊荣誉”。
这种接见很有意思。每次都是利比亚礼宾司临时通知有会见,但不说是什么事和谁要见笔者,只是催促笔者带一名阿拉伯语译员尽快到礼宾司,换上他们的车直接到会见地或上飞机。有时上了飞机,笔者才知道要与卡扎菲见面,但陪同人员仍不说飞往何地。
卡扎菲单独会见笔者,有时是在的黎波里市的“阿齐齐亚门”(也称卡扎菲兵营)的帐篷里或办公室里;有时是在的黎波里以东约600公里的锡尔特海湾边的一个帐篷里;有时是在距的黎波里1100公里远的班加西市郊外的帐篷里。
卡扎菲每次接见笔者时,都显得很有礼貌,微笑着迎送,没有傲气。他极少打断客人的讲话。从他的谈吐中,笔者能看出他很有思想,对国际上发生的大事都很了解。而且他的讲话颇有煽动性,常用特有的方式和语气表达他对事物的看法;有时还很生动,带点幽默,这与他在大型集会上声嘶力竭、挥舞拳头抨击美帝国主义和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举动判若两人。
资料图:卡扎菲
微服私访赶走无情医生
西方媒体曾报道说,卡扎菲独裁专制,狂妄傲慢,思想偏激。然而,据笔者了解,卡扎菲并不是个疯子,也不是颗“ 无定向导弹”,而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想象力的狂热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对当今世界有着独特的看法和表达方式,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传奇式英雄人物。
总的来说,卡扎菲在中东各国领袖中,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位。不妨举几个有趣的事例:
卡扎菲年轻时也喜欢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有一次,他带着一名随从上街私访。他们来到一家诊所里。这名打扮成贫苦人的随从对医生说,他的老父病重,不能出门,恳求医生上门就诊。尽管苦苦相求,医生还是不答应。这时站在一旁的卡扎菲说:“医生,我要你因为这样对待一个垂危的老人而后悔一辈子。你必须离开利比亚,而且就在今晚。”当晚,利比亚警察就把那名医生驱逐出境。
还有一次,卡扎菲突然想起一件事要见埃及总统纳赛尔。当时负责他安全的警卫队正在南部沙漠训练。于是,卡扎菲就在未通知埃及方面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乘坐直升机去了开罗。直到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时,纳赛尔才知道卡扎菲来了。
类似的情况,笔者在利比亚任职期间也碰到过。有一次笔者回国述职休假,在外交部遇见我国驻埃及大使詹世亮。他笑着对笔者说:“你的好朋友卡扎菲突然来到开罗,说有急事要立即会见穆巴拉克总统。当时李鹏总理正在埃及访问,穆巴拉克总统只好对李总理解释说,他实在拿这位兄弟没办法,只好立即见他,请李总理原谅。”
1990年,笔者从的黎波里驱车去班加西办事,途经一片新住宅楼。陪同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代表告诉我,这片住宅楼是他们公司几年前承建的。楼房刚盖好,就被附近许多居民抢占入住了。当地主管部门没有办法,只好向上头反映。卡扎菲知道后接见了住户代表,并对他们说:“你们是国家的主人,房子就是为你们盖的,住下吧!”于是众人高呼:“卡扎菲万岁!”
生活简朴不好烟酒女色
西方媒体还报道说,卡扎菲生活奢华,喜好女色。这与笔者所了解的情况也不符。卡扎菲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古兰经》从不离身。他热爱祖国和阿拉伯民族,主张贫富均等。他本人生活比较简朴,不嗜烟酒,不好女色。
关于卡扎菲的传闻比较多的是他身边的女保镖。1989年,卡扎菲率团到南斯拉夫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当时,有记者抢拍到这样的镜头:两名贴身女保镖紧跟着卡扎菲走进会场时,被东道国保安人员拦住。这时一名女保镖当即把保安人员的手咬了一口,没等后者反应过来,两名女保镖就迅速进入会场,追上卡扎菲并紧随其后。
曾有媒体报道说她们都是卡扎菲的情人,其实不然。卡扎菲在女色方面很严谨。他非常重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他常说,之所以带着女保镖,把生命安全交给她们,说明信任她们。而这些女卫队队员也对领袖非常忠诚,富有献身精神,尽职尽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