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叶小文: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
www.jjjtsb.com?2010-06-21 16:41?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三、中国文化以何姿态“走出去”

中国文化曾有过“盛唐气象”的辉煌灿烂。那时,我们有“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荣光,有对外来文化“食而能化、化而能食”的气魄,有敢去“西天取经”、敢上九天揽月的气象。近百年丧权辱国被动挨打的历史,大大削弱了国人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心,以及文明古国应有的尊严,由此开始了西风东渐的百年历程。但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相承、绵延不断的历史,特别是经过了一百年的挫折和打击之后,古老的中华文明不但没有湮灭,反而开始复兴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它的合法性、坚韧性与生命力。

——我们因文化是一个互动体系而自信与尊严。它保持着互系性的哲学思考方式,让我们总是寻找事物的两方面,求和谐,求平衡。这是祖先传下的法宝。它让中华民族智慧、敏捷,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因文化是一个道德体系而自信与尊严。它告诉这个民族,命运在于它自己,而不在“上帝”,更不在别人。道德在人的身上,神奇在人身上,人存在它们就存在。

——我们因文化是一个人道体系而自信与尊严。民贵君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犹水也,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民心顺,一顺百顺,一顺百兴;天下静在民乐。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我们因文化是个开放体系而自信与尊严。能与时俱进,能包容、自重、会通,它的内涵像大海一样深广。

这些中华文化的特质,是可以与西方文化交流、互补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基本点。

所以,我们应该重拾中国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以自信、从容、高迈、尊严的姿态走出去!

中国文化不再是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脆弱的文化,更不是持“中国威胁论”人士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扩张性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所显示的,不是“好战”的中国,而是可以与世界各国合作的中国,是强调和睦、和谐、和平的中国,是以人为本、仁者爱人、有宽容精神的中国,是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神的中国,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君子之国。

四、中国文化以何贡献“走出去”

“中国近几百年以来,对世界文化贡献较少,如今,说中国是文化大国,实际上是我们在分享祖先的荣光,令我们惭愧。文化的一个主要载体是图书,而中国图书版权进出口存在着五六倍的逆差。对欧美则更存在几十倍的逆差。如果中国接纳的世界文化总是大于向世界回馈的文化,那足以让中国感到歉疚。”(赵启正语)

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文明古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能否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数百年前,西欧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现代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等都得益于文艺复兴中倡导的人本精神。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前奏曲。“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语)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的作用空前放大了,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转化基因,试管造人……

但解放了的“人”又过度膨胀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人”对自然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破坏;“人”对社会为所欲为,单边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争斗越演越烈;“人”对“人”损人利己、尔虞我诈,次贷危机引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和恐慌。

时代就呼唤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必须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一个“和谐”的人,必须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的“和谐世界”。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这个时代要求。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独特思维方法”?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概而言之,就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代代相传的“天下情怀”与“和谐理念”。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这个时代使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共建和谐世界”的“双和模式”,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智慧,涵盖了新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内涵——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觉地因应着新的时代要求,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以“天下情怀”与“和谐理念”为内核和神韵的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可以走出去;应该作贡献,可以有贡献。(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