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们“松绑”》,30年前福建55位厂长经理的这封呼吁信,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留下了一个鲜明的印记,它是奋力推动国企改革、复甦企业活力的先声,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改革的阵阵春雷所唤起的企业家精神的觉醒。从那时起,三十年来,国企改革跋涉前行,多种所有制企业长足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一步步成形,与此相联系,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不断生长壮大,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创造财富和文明的重要力量。 在纪念呼吁“松绑”放权三十年之际,福建多种所有制经济中30位企业家共同发出的倡议,再次彰显了企业家的历史主动精神,表现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伟大部署的坚定决心。习总书记的复信,是对福建企业家的亲切嘉许,更是对福建乃至全国企业家为改革发展担当重任的期望,其意殷殷,其言谆谆,令人鼓舞,更催人奋进。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中国企业家的历史新机遇已经到来,企业家自主活动的更加广阔的空间正在打开。全会明确提出,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改革理论上的这一重大突破,体现了对市场经济的实质和一般规律的透彻理解,历史新阶段上的经济体制改革因此而有了更准确的目标和更清晰的逻辑。按照这个目标和逻辑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是又一次重要且更具制度创新意义的“松绑”放权。它是对市场的更充分的解放,也是对政府的解放(把政府从种种不应管、不必管、管不好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以按照正确定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而是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又一次大解放。为什么?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它是民众的自主经济,而企业、企业家,都是市场经济的概念,都是由市场竞争过程培育的,没有市场经济就意味着没有民众自主创造财富的条件,当然也就意味着没有企业和企业家。例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厂只是行政的附属物而不是真正的企业,它的厂长即便有企业家潜质也无从发挥企业家功能。在这个意义上,对“松绑”放权的呼吁,实质是对市场化改革的呼吁。同样,如果市场体制虽已形成但很不健全,如果本应由市场配置的资源还是被过多控制在行政权力的手里,富有活力的企业和卓越的企业家就仍然无法更多地生长起来,企业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自主活动就仍然会过多异化为耗散价值的寻租活动。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随着市场因获得进一步解放而更好发力,各类企业创新创造源泉将更加充分涌流,无论企业类别和规模如何,一切有作为的企业家都能够在这个历史新机遇中更好发挥智慧和力量。 企业家由市场培育,而市场因企业家才得以运转。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从而是市场的灵魂。市场为什么能有效率地配置资源?因为有企业家以其独有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决断力,各自运用分散的知识、信息,有效地组织起要素、资源,对市场的信号和机会及时作出反应。所以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家发现机会、集结资源、组织生产经营、有效创造价值的竞争过程。由此可见,“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正是企业家精神中的一种重要特质。在健全、统一、畅通的市场体系中,在平等竞争由良好的法治所保证的市场秩序中,由市场机制所引导,资源流向经济效率更高的地方,就是流向更具企业家精神因而能够运用资源创造更大价值的企业家那里。这个过程,既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市场对企业家作出检验和选择并存优汰劣的过程。 市场与企业家之间的这种关系,不仅包含着改革的逻辑,而且包含着发展的逻辑。什么是发展?发展固然也表现为增长,但增长决非等同于发展,与作为数量概念的增长不同,发展是关于结构的概念,发展的实质在于结构的变革,是在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中实现的增长。习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就发展的实质来说明问题的。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突出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没有发展的增长”即离开了结构变革的单纯的数量扩张所造成的,因此结构调整一直是一项紧要的任务。但是,为什么结构调整步履维艰?为什么表现为众多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的大量资源错配现象难以改变?为什么引致结构变革的创新不足?根本原因在于还没有让市场充分发力,市场机制在要素和资源市场上还难以起决定作用,企业家功能还没有足够地发挥出来。什么是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实质、基础、过程都在于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而离开市场的充分作用,离开与之相联系的企业家创新功能,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就是不可能的。正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市场及作为其灵魂的企业家对于良好的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意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不断提高,以结构优化与升级为根本标志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创新的驱动,这就意味着市场的作用、企业家的作用越来越成为长期整体的经济发展、经济活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明乎此,我们就能更深切地体认到,面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创造的历史新机遇,中国企业家应担当起怎样的重责大任。 30位企业家的倡议,以企业家精神有力地响应了这一历史新机遇。的确,一切有作为的企业家凭着这个历史新机遇乘势而上,大展长才,是时候了!(福建日报) 相关链接 |
相关阅读:
- [ 07-21]企业家话语权 衡量市场化深浅
- [ 07-18]认真思考企业家对“公平”的呼吁
- [ 07-16]部长在场,吓着了企业家?
- [ 06-05]一座大城市当有一批大企业家
- [ 05-30]民营企业家挂职国企不太靠谱
- [ 05-29]给民营企业家“富过三代”的创业环境
- [ 01-23]企业家赚不过炒房妻说明了什么
- [ 01-23]中国企业家信心何以“一枝独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