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读梁实秋四卷本《雅舍小品》。忽一日,杂文家宋志坚寄来新著《难易居札记》(上、下卷),这是他的第十七和十八本书了。于是,我放下《雅舍小品》,读老宋的《难易居札记》。读过老宋杂文的人知道,他的杂文,言人所未言,言人所未敢言,在他那里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在读者这边却是“阅之酣畅,不禁击节”。老宋笔叙过,也有人是不喜欢的,那自然是撞上他的“匕首”和“枪口”,受其文伤之徒。老宋说,那是没办法的事,“太直”、“太认真”都几十年了,本性“难易”。因而,书名就选朱以撒为他居所题写的“难易”两字,曰:难易居札记。
我算是老宋杂文的老“粉丝”了,书中许多杂文,我已在报刊读过,并剪贴在本子上,也有的是从他的博客看到的。对他的杂文,我这回没有像先前“一夜之间读完全书,此后又断断续续读过几遍”“相见恨晚,爱不释手”的。45岁以后,我老眼看书久了,便一片矇眬,因此这回只选看老宋许多篇“生活散文”,如《老烟民自白》、《母亲的丧事》(尽管在他的博客读过两遍),以及一些较生活化的杂文,如《鲁迅与孙伏园的“后期疏远”》、《“北平五讲”缘何没有清华》、《“毫无个人考虑”的交往》、《政治文明的刻度》、《反差与衔接》、《一道多元的方程》等等。
这种阅读趣味,或许与人生阅历和年龄特征有关,自从为文树敌惹祸遭殃之后,我更多的是阅读些“生活散文”,接纳那些茶余饭后日常生活的叙事抒怀,体味作家心灵呈现的情趣、情感、情意,这类散文往往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审美超越,透出作家对历史、人生、时代、文化的强烈感受,彰显作家思想、情感和意趣,乃至人格的个性,像朱自清先生的许多生活散文,如《背影》、《儿女》等名篇,写日常身边琐事,表现的亲情,既让人触摸到名人凡夫在社会变迁、时代递进、生活转换中最真切的情感世界,又超越了作者一己悲欢,深入到人性恒久的层面,我不知道别人怎样,我是读其书,特想知其人,而知其人,便特想读其生活散文,因为日常生活更多恒久的沉积,也更多个人的精神发现,在中国作家中,无论是鲁迅那样的社会斗士,还是周作人那样的传统名士,或者林语堂那样的文化使者,都留下了足以传世的生活散文名篇。
老宋的杂文是耐人寻味的,他的生活散文同样十分精彩感人!(张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