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接“地气” 作品有“人气”
www.jjjtsb.com?2011-12-20 17:0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受漳州人民广播电台忠实听友----年已耄耋的蔡老盛情邀请,我登门拜访。没想到老人又邀请了几位老者,老人们提及《桑榆乐园》依旧有说不完的话题,依旧恋恋不舍。 一位老人曾感叹地说“孟洁呀,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和老人家打交道啊。”也许是因为不理解才有了“代沟”的出现。因了老年节目《桑榆乐园》,让我有了与一个富有知识和人生阅历的群体对话的机会 。他们没有世故的脸孔,他们的世界更加真诚和友善。他们总是以最热烈的方式欢迎我参加他们的活动,用掌声把我这个小字辈请上台发言;当得知我嗓子不适时,老人们赶紧找来各种治咽炎的小偏方;当清晨赶去采访老人们的活动时,他们总是抢着为满脸倦容的我提包、送点心,把我宠得像自己的孩子,这份信任和爱又岂是一声“谢谢”能回报的。 当大部分的老人对新版的老年节目及播出时间还很陌生时,我深信: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把话筒对准他们,他们绝不会对电波中传出自已的声音置若罔闻。就这样“好表现”的老人们像孩子一样一传十、十传百,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参与节目,唱老歌、聊过去、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桑榆乐园》越来越热闹了,每一期节目都有老人参与,每一期节目都有一个生动的亮点。无形中,这渐渐成为《桑榆乐园》节目的特色,也成为节目常办常新的动力所在。 家人称我是拼命三郎,听友们总是很义气的拍着胸脯说“孟洁,需要我们做什么,你尽管说!”甚至林金池老人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那一天,依旧自掏腰包买收音机送人,为的只是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档老人家眼中的好节目。对我而言,没有早晚、周末之分, 每一天节目之外的时间几乎用于采访。老人们的要求有如圣旨,我无法拒绝他们每一场活动的邀约,无法放弃他们热心提供的每一条新闻线索。每一个夜晚,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我没有意识到每一次看到家人的第一句话总是那一句“好累啊!”直到家人心疼地提醒。我像踩着风火轮的哪吒无法停止也不愿停止。 每当辛苦采制的节目只能在一期节目中“昙花一现”时,心底常感难言的无奈。因为,听众是最热情也是最严厉的,他们要求听到的一定是“最新鲜”的。于是,我开始思忖如何通过更有效的途径使《桑榆乐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于是有了“庆重阳、贺金婚”活动,有了“寻找健康老人活动”,有了“十佳孝顺子女评选活动”。时至今日,当年被评上“健康老人”的老者依旧为这份荣誉骄傲自豪;被评为十佳孝顺子女的当选者依旧古道热肠;那年金婚老人的故事及新、老照片在《漳州广播电视报》上刊发后,许多老人开心地告诉我,这期报纸早已成为孩子们最珍贵的收藏。 我深深热爱广播,我期待每一次采访时的思维碰撞,用话筒开垦电波所覆盖的沃土,用心吸引每一双为广播张开的耳朵,精彩在路上! 在主持谈话类节目《今晚有约》四年间,根据节目设置,每两周必须有一期人物访谈。为了采访自学成才的无臂青年肖仲兵,我独自打的到农村采访肖仲兵,没想到南辕北辙,迷路之际幸遇好心人伸出援手帮我送至目的地。肖仲兵不善言谈,在简陋陈旧的农家小屋里,我的采访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尽管被门前的大黑狗吓得不轻,尽管肖家精神失常的大儿子一直在隔壁间哀嚎,但在这个真实的环境里,我认识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父亲,也走进了这位自强不息的青年紧闭的内心世界。甚至在他们盛情邀请下共进午餐,品尝了农家自制的手擀面。从上午8点出门到采访结束,我的采访机里却装载着真实而鲜活的宝贵资料,这些是电话采访或网上粘贴复制无法获得的。 漳州人民广播电台 黄伊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13]“走转改”活动部分蹲点记者来自一线的“微报告”
- [ 12-12]我省新闻界加强队伍建设 将"走转改"活动引向深入
- [ 12-07]紧贴“走转改” 深入“接地气”
- [ 11-21]“走转改”摄影展在东南网线上展出
- [ 11-16]关于全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摄影展获奖作品的公示
- [ 11-16]"走转改"系列报道:集中查验的“惠企”效应
- [ 11-14]篮球比分直播: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摄影展
- [ 11-11]山西媒体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 为有源头活水来